首页 园况介绍 科学研究 园林园艺 环境教育 党建文化 纪检监察 信息公开 简报年报
首页 > 党建文化 > 党建动态

党建动态

追寻先烈足迹,筑牢科研初心

作者: 向泽宇  来源:原创  发布时间:2025-10-27  浏览数:90  
字号大小:

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,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,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,10月24日,庐山植物园第二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革命历史题材影片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。影片中那段波澜壮阔、舍生忘死的岁月,深深触动了在场每一位党员的灵魂,更让我们从这场精神洗礼中,汲取了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。

影片再现了新中国建国之初,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为保家卫国、捍卫和平,毅然跨过鸭绿江,在严酷的战场上,与强大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壮烈场景。上甘岭坑道内的不屈坚守,让我们深刻体会到,今日我们脚下这片宁静祥和的土地,正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、热血与生命所浇灌。他们用最简陋的武器,对抗最强大的敌人,打出了国威军威,奠定了和平的基石,他们所展现的“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”的坚定信念,正是我们当代科研工作者需要终身秉持的初心与信仰。

观影结束后,同志们心潮澎湃,感慨万千。大家一致认为,这部影片不仅是一部历史教科书,更是一堂鲜活生动的党课。它给予我们的启示,在当下具有极其深刻的指导与教育意义。

一是我们要学习“钢少气多”的骨气,勇攀科研高峰。当年志愿军战士在装备落后的条件下,凭借着一股顽强的精神,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。这启示我们,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,难免会遇到“卡脖子”的技术难题和科研瓶颈。作为植物园的研究人员,我们正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、种质资源创新等关乎国家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关键领域,更需发扬这种不畏艰难、敢于啃硬骨头的斗争精神。面对反反复复的实验、野外考察的艰辛,我们要有“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”的志气,潜心研究,攻坚克难,努力在核心技术和关键物种保护上取得突破。

二是我们要感悟“为了和平”的奉献,服务国家战略。志愿军将士们之所以能舍生忘死,是因为他们心中装着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,他们的奋斗是为了子孙后代的永久和平。这映射到我们的工作中,就是要将个人科研兴趣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。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,我们的研究工作——无论是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、乡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,还是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推广,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,保障国家生物安全,服务乡村振兴与美丽中国建设。我们要甘于坐“冷板凳”,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,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。这让我们想起了,植物园创建者“三老”之一的胡先骕先生,1952年抗美援朝运动后期,胡先骕参与了反细菌战的相关研究工作。当时美军在朝鲜和我国东北部投放大量带菌树叶,并抵赖称是自然现象所致,胡先骕凭借实验与观察,认定这批带菌树叶为南韩(今韩国)地区常见的青冈属、山胡椒属植物,而非朝鲜和我国东北常见的植物,驳斥了美军的谎言,向世界揭示了美军发动细菌战的真相。

三是我们要秉承“上下齐心”的团结,凝聚团队力量。影片中,志愿军各部队之间紧密配合、协同作战,形成了无坚不摧的战斗合力。科研工作同样不是单打独斗,尤其是在跨学科融合日益深入的今天,一项重大科研成果的诞生,离不开团队成员的集智攻关、密切协作。我们要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,像英雄的连队一样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打破课题组壁垒,形成科研合力,共同为植物科学与生态保护事业贡献智慧。

此次观影活动,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锻炼和精神涤荡。先烈们用生命换来了和平的阳光,我们则肩负着在这片阳光下建设更美好家园的责任。作为新时代的植物科研工作者党员,我们定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把观影激发的热情转化为扎根科研、锐意创新的实际行动,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的植物多样性,像培育珍稀苗木一样精心培育我们的科研成果,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