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园况介绍 科学研究 园林园艺 环境教育 党建文化 纪检监察 信息公开 简报年报
首页 > 综合新闻 > 庐园新闻

庐园新闻

《庐山植物园山南分园五一开园:开启中部地区生态保护与科研创新新篇章》

作者: 管理员  来源:原创  发布时间:2025-05-01  浏览数:292  
字号大小:

2025年5月1日,庐山植物园山南分园正式开园迎客。作为江西省创建国家植物园的核心支撑项目,这座集物种保育、科研创新、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植物园,以422亩生态绿芯为基底,今天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(庐山植物园)以“万物有灵、草木含情”为主题举办首届科普展,标志着庐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步入新阶段。九江市委书记刘文华亲临现场调研指导,与科研团队、游客及工作人员深入交流,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。

攻坚土地产权难题,筑就国家战略“绿色地标”

国家植物园创建要求“产权明晰、功能完备”,庐山市以“破局思维”攻克关键难题。在山南分园建设中,274亩建设用地实现高效划转,4万平方米科研建筑(含温室馆、实验楼等六大功能区)不动产权证办理率达100%,彻底扫清申报障碍。总投资4.9亿元的基建工程早于评审节点完成竣工验收,实验大楼、研学中心、学术报告厅等核心设施提前投用,温室馆、标本馆将于月底全面运营。

“从矿坑荒地到科研高地,这里每一步都凝结着‘庐山速度’。”现场工作人员介绍,园区通过与庐山本部海拔互补,打造“高山—丘陵”立体生境系统,为后续国家植物园扩展奠定空间基础。

集聚科创势能,打造中药资源创新“国家样本”

开园当日,由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主办、庐山杏林中药植物研究所承办的科普展上,从庐山凹叶厚朴高效栽培技术到“矿坑修复生态屏风”模型,一项项硬核成果引得市民驻足。市委书记刘文华在展台前详细询问技术细节,高度评价团队突破的高山濒危植物繁育难题:“让科研走出论文,才能真正造福生态与民生。”

山南分园已建成“人才—平台—产业”全链创新体系:引进国家级人才8名、省市级专家20名,形成15支科研团队;打造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、市级实验室1个,构建起从基因编辑到产业转化的完整链条;孵化的亚热带植物干细胞库已批量繁育庐山凹叶厚朴、九江蔓荆子等珍稀苗木超220万株。

保育“活体基因库”,书写生态修复“庐山答卷”

漫步占地86亩的修复矿坑区,珙桐、伯乐树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迎风挺立,全球最大海拔跨度(200-1500米)的山地植物保育廊道内,云锦杜鹃等23种高山濒危物种低地存活率高达95%。“这里每株植物都是生态文明的‘活教材’。”讲解员介绍,山南分园建设期间新增物种3000余种,使庐山植物园活体资源总量达11910种,超额完成国家植物园物种储备要求,本土特有种占比提升至18%。园区不仅实现了矿坑崖壁复绿,更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维护治理提供可复制方案。

科技与人文交融,塑造全域科普“新场景”

“妈妈快看,这片叶子在VR里会发光!”科普馆内,孩子们通过分子可视化设备观测植物生长发育过程;作为国家植物园候选园的科普先锋,山南分园首创“科研—展示—体验”三维传播模式,年接待研学群体预计超5万人次。其“前研后游”的运营机制,正推动生态价值向文化价值、经济价值持续转化。

展望:锚定国家植物园,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

随着庐山国家植物园创建方案进入国家部委评审阶段,山南分园的投运成为关键里程碑。未来,园区将深化与武夷山国家公园、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联动,打造“赣北生态走廊”,并筹建“庐山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”永久会址,为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智慧。“守护万物生灵,是我们对子孙后代的庄严承诺,也是我们这座植物园的时代使命。以山南分园为起点,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庐山徐徐展开。